碧云寺位于香山。香山是西山的一支余脈,位于北京西北,據金朝李晏《香山記略》說:"西山蒼蒼,上于云霄,重岡疊翠,來朝皇闕。中有古道場曰香山,相傳山有二大石,狀如香爐,原名香爐山,后人省稱香山。"這里指的是香山最高峰"鬼見愁"上那兩塊大石,含云吐霧,在陽光照射下,嵐光裊裊,似有幾柱高香在燃燒,因而得名。此山重巒疊嶂,清泉流水,花木遍布,景色優美,因而自金朝以來就不斷建造寺廟。其中,碧云寺是西山風景區最為壯麗的一座古老寺院。 碧云寺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),當時叫碧云庵,傳為元耶律楚材后裔阿勒彌舍宅開山而建。明正德十一年(1516)太監于經拓之為寺,俗呼"于公寺";天啟三年(1623)太監魏忠賢又重修,改稱"碧云寺"。清乾隆時又進行過大規模擴建,在南院仿杭州凈慈寺添羅漢堂一座,北院建行宮,寺后墓地建金剛寶座塔,是一組布局緊湊,保存完好的寺廟式園林。全寺占地四公頃,坐西向東,依山勢而建,從山門到寺頂共六重院落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,建筑依次為山門、山門殿、天王殿(彌勒殿)、丹青閣、菩薩殿、普明覺妙殿、金剛寶座塔等。寺院布局采取層層封閉形式,各組殿堂層層迭起,愈上愈高,三百多級臺階穿插其間,上下相差二百多米,最高處達山的半腰,每進院落都各具特色。登頂展眼遠望,松柏掩映著寺墻,別具一番風韻。從一條槐徑進入,中有"綠玉之華白石橋"一座,下臨數丈深的溝壑,溝底溪流淙淙,寺周古木參天,環境優雅。
乘公交318、331、360、634、714、696、698路香山站下。